绣江山乱成这样,难免忧郁难安。闲暇时,他总是身着短衣,手执木杖,信步漫游在宫舍楼阁中,像是要把这世间美好深深印刻在脑海。
炀帝博学多识,精通易经卜算,爱说当地吴语。时常在夜深时于庭院设酒,边仰观天文边与萧后饮酒聊天。一次,他手端酒杯,醉意朦胧的对萧后说:“侬知道,外面好多人想害侬。但侬仍可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醉生梦死,而你也可继续做沈后(陈后主之妻)!”说完,将杯中酒一饮而尽。
还有一次,炀帝对着铜镜仔细端详,突然扭头对萧后说:“可惜了我这颗大好头颅,也不知会被谁拿走。”萧后吃惊的问他为何要说这种话,他笑答:“生死有命,苦乐贵贱本无常态,又何必介怀!”
炀帝知道中原已乱,无心北归,想要迁都丹阳(现为江苏镇江代管县级市)、据守江东。召集群臣商议,内史侍郎虞世基等极力赞成,右侯卫大将军李才不同意,坚持让炀帝早还长安。与虞世基争得面红耳赤,恼怒之下扭头就走。
门下录事李桐客也认为:“江东潮湿低洼,土地险要狭窄,如果内奉万乘之君、外供三军之众,恐怕这里百姓无力负担、苦不堪言,最终导致叛乱。”
御史当即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,其余公卿大臣明白了这是炀帝意思,便都附和同意。
跟随炀帝到达江都的骁果大多是关中人,他们久居外地思念家乡,看炀帝毫无回去的打算,暗地都想叛逃回家。郎将窦贤率所部西走,被炀帝派人追上杀死,而逃亡事件仍然屡禁不止。
炀帝很欣赏虎贲郎将司马德戡,派他率骁果卫护江都东城。司马德戡一来害怕骁果大批逃走,自己担责被诛;二来李渊父子已经占据关中,担忧家人安危。
两难之下,便找好友元礼、裴虔通商量,决定带着骁勇一同西归。他们分头招集同党,与虎牙郎将赵行枢、鹰扬郎将孟秉持、符玺郎将朱方裕、医正张恺、侍卫杨士览等人一拍即合。这些人旁若无人的谈论逃亡计划,没有半点避讳。
一位宫女向萧后报告有人造反,萧后让她找炀帝,结果炀帝认为宫女胡说,派人把宫女斩了。此后又有宫女找萧后,萧后淡淡的说:“天下事既已无可救药,又何必说它,徒增烦恼而已。”
赵行枢和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关系很好,杨士览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。两人便把司马德戡的计划告知了宇文智及,宇文智及大喜。
司马德戡等人约好三月十五日启程,宇文智及说:“主上虽然无道,但威令仍存。如果你们只想逃走,窦贤就是下场。现在天亡大隋、群雄并起,和我们一样想造反的有数万之多,何不一起做大事,成就帝王之业。”(宇文化及图片)
司马德戡等人觉得有理,共同拥立宇文智及的兄长宇文化及当首领。事情定下来才告诉宇文化及,宇文化及素来懦弱驽钝,当即脸色大变冷汗直冒,犹豫很久方才答应。
宇文兄弟是隋朝已故名将宇文述之子,哥俩不干正事,游手好闲,却深得炀帝欣赏。
司马德戡让许弘仁、张恺在骁果中散布谣言,说炀帝准备把骁果全毒死。骁果们相互转告,人人害怕,反叛的心更加急迫。
三月初十,司马德戡叫来骁果大小头目,将自己计划和盘托出,众人齐声赞成。
当晚,元礼、裴虔通在行宫值班,负责殿内接应;唐奉义负责关闭城门,与裴虔通约好,殿内各门均关而不锁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!
三更时分,司马德戡在东城集结数万人,举火与城外呼应。炀帝看到火光,听见外面喧哗,把裴虔通叫来询问何事。裴虔通旁若无事的说:“草坊着火了,正在扑救。”炀帝信以为真,没再多问。(加图片,司马德戡)
宇文智及、孟秉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