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3章如乐之和,无所不谐(2 / 4)

诡三国 马月猴年 5120 字 1天前

时教诲提点,方知天地之广阔,治国安邦之深邃,绝非仅凭武勇所能达成。主公常言,王道荡荡,非只兵戈,亦在教化,在经济,在使民安居,使四方宾服。』

赵云说到此处,便是顿了顿,仿佛在整理脑海中纷繁的思绪与过往,然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『叙述』。而这叙述,绝非简单的流水账,每一段经历,每一个举措,都蕴含着丰富的细节与更深层的意涵,是在向张辽展示一个完整的,甚至可以说是立体的北域治理图景,也是在委婉地表达赵云自己的心迹与理念。

『北疆苦寒,生存不易。胡族诸部,生计多赖畜牧,以往每逢白灾,冰雪覆地,牛羊冻毙殆尽,则其部族为求活路,往往硬而走险,南下寇掠。我汉军则疲于奔命,四处堵截追剿,岁岁年年,死伤无数,边地汉民亦深受其害,而仇恨却越结越深,几是无解……后来,主公有论之,言此非胡人性本恶也,实乃生存环境所迫,是生计之争,而并非简单好坏善恶之别……欲真正绝此边患,需先釜底抽薪,解其生存之困,导其教化之路。』

赵云缓缓的说道。

这是他在斐潜麾下后,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过程。

从『只有死去的胡人才是好胡人』,转变成为『原归汉化的胡人也是好胡人』……

这是赵云彻底丢开了所谓『好坏』二分法,开始向更深层次,更具体的去思考问题的转变。

汉人之中,原本春秋战国之时,也有『性恶性善』之论,而斐潜则是给出了一个更偏向于后世经验的总结,人会影响环境,环境也会影响人,道德是人的上限,而律法是人的下限。

胡人之所以不认为杀人为恶,是因为在他们的生存之地,杀人并不犯法。

其实就算是到了后世,在某些荒山野岭,人迹偏僻之处,杀人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之事。

之所以在后世大多数国家之内,随意杀人都会触犯法律,是因为在后世大多数的国家之中,统治者都明白社会需要秩序,稳定,才能创造剩余价值,天天乱杀乱搞,还有个屁的剩余价值可以积累?

而斐潜这种不把『胡人』归类于纯粹的『恶』的思想,和之前的幽州牧刘虞有些类似,但是又比刘虞更进一步,因为斐潜同时还要求了武力上的保障,技术上的碾压,文化上的侵蚀,经济上的控制……

赵云缓缓的说道:『故而,这些年来,云谨依主公之既定方略,于阴山脚下、云中郡、五原郡等水草丰美、交通相对便利之战略要冲之地,择址设大小互市共一十七处。不禁胡汉交易,反而派兵护卫市场安全,定立公平交易之规矩,抽十分之一微税,所得用以供养边军、维护道路驿站。』

张辽默默的听着,时不时的点了点头。

『此举初行之时,阻力颇大。关中多有非议,就连北域边将,也有不解,胡人亦多疑虑观望。起初,胡人只知驱赶牛羊,携带粗制皮毛前来,换取粮食、盐巴、铁器等生存必需之物。后来,我汉家工匠有意入驻市场,或受雇于胡人部落,教其如何更精细地鞣制皮革,使其更耐用美观;教其如何织造更厚实保暖、花纹精美的毛毡、地毯。其物产经过加工,价值倍增,所能换取之物资自然更多,生活得以改善。甚至……有不少汉家工匠因技艺高超,深受胡人贵族器重,被奉为上宾。』

赵云又给张辽续了一碗茶汤,声音依旧是平稳有度,但是所描绘的景象却是波澜壮阔,展现出一幅不同于以往的血腥征战,而是充满生机与融合的边疆画卷。

『文远你可见过昔日只知弯弓射雕的鲜卑贵酋,如今以佩戴一枚并州工官精雕的玉璜或玉玦为荣?可见过西边坚昆部的王子,能用半生不熟的汉话,认真地与来自并北的汉商讨价还价,只为给他的阏氏换一套关中出产,釉色温润的瓷器茶具?这些,云都亲眼见过。』

赵云笑了笑,『更有甚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