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1章 皇家寡信义(3 / 5)

风流大宋 林二虎 6048 字 5天前

绩卓越,便会进封为魏国王,并直接去析津府继任他老爹的南京留守事。

然后,借着对于这对眼下皇族之中最有影响力的父子调动,天祚帝终于还是应践了他对皇妹的承诺,对徐三下了调动诏令。不过,关于此事,他还是先把最信任的萧奉先叫来商议了半天。

萧奉先离开皇帝金帐之后,无奈地摇头叹了叹气,一回到自己的帐中,便就急急修书一封,交于亲信手下,嘱咐走更快的商道,尽快送至保州。

他在这封信里写道:“你小子自己错过了做大辽金刀驸马的机会,也是导致这次陛下要动你的最主要原因。不过也亏得你还有哥哥我啊!还是在陛下这里讨到了一个最好的调动结果。诏令过两天就会到,具体内容我不好在这里透露,但是哥哥向你保证,你接下来的位置不降反升,只会更加好。同时,咱们在东北这里,也委派给了足够放心的人,所以你接到诏令时一定要沉住气,千万别给朝堂里的人抓住新的小辫子!”

而在保音城这里,大辽礼部官员离开之后,王文姬便郑重地与秦刚告别:“徐之兄勿忧,文姬此时虽有下嫁之名,但王诏所书的赐婚对象,乃是并不存在的徐三!况且此时文姬再回高丽,便就不再会有长公主存在,俗世凡尘,便如过眼云烟,不值一提。此去经年,唯愿徐之兄宏图大展,更与清照妹妹比翼双飞,白首到老。”

面对真诚无比的王文姬,秦刚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劝阻她的出家意愿,唯有无比诚挚地向她表示感谢。

之后,为了更加及时地面对耶律延寿有可能带来的报复手段,秦刚与秦虎回到了信息更加通畅的保州,直到接到萧奉先的来信提醒时,方觉得惊喜交半。

惊的自然是天祚帝的政治手腕居然还是如此地粗糙。耶律延寿回去后的告状这很正常,但是居然就会对他这样的一个边境重将说动手就动手,就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边境安全吗?还是大辽实在对于东北部的统治信心十足?要真是换了一个存心想与高丽和亲拉拢关系的边境辽将来说,此时大概率的事情就应该是带着队伍投奔高丽了!

喜的当然是在天祚帝的身边,会有萧奉先这样的一个超级盟友的存在。

历来奸相的政治智商基本都在线,不会像所谓的忠臣总会进行无脑的劝谏。萧奉先自然首先会高声赞颂皇帝陛下的英明决断,然后再顺其思维,在后续手段上进行找补。

朝廷对于镇边大将的定时调动,本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只要把两个关键问题处理好就不会出乱子:一是调动徐三是升还是降?二是安排什么人去接任?

几天后,圣旨终于送到:

大辽原东京道兵马副都总管、兼东北路统军使徐三,调任南京道统军使。而东京道这里的继任者居然是萧奉先的亲弟弟萧嗣先。

南京道,向来是大辽五京之中最富裕之处,从东京留守调任南京留守,通常都会被视为升迁。

其留守常常都会由大辽最重要的皇族成员来担任,比如前一任的耶律和鲁斡,就是新任命的魏王耶律淳之父。

而再看萧嗣先。此人身上有两个标签,一是萧奉先的弟弟,二是无能好享乐。萧奉先劝自己弟弟过去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:东京道那里虽然有点苦寒,但却有徐三为他留下的强大军队以及大辽眼下最强的地方商行。萧嗣先去接任,不需要做任何新事,只需要“萧规曹随”就可以——萧奉先为了这句成语,还给自己的白痴弟弟普及了半天,成语里的萧是指汉代名相萧何,由于萧何实在贤明智慧,所以他去世后,继任宰相曹参就仍然照着他的原样规矩跟随。而对应到这件事里,“萧规”却是指徐三的规矩,而“曹随”便是要让他这新任的萧都总管按照原样继续跟随,所以更可以理解为“徐规萧随”。

所以,经过萧奉先的极力斡旋,终于让这次的边将调整变得有惊无险、或